专访福寿园总裁王计生:殡葬业是做“留”的行业,数字转型是顺势而为

zqbkc1613

时间 2024年4月22日 预览 14

原创 2024-04-04 07:53·时代财经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3793032992342540/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申谨睿

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 福寿园供图

“殡葬是和死亡打交道的行业,是三百六十行的最后一行。”出生于1953年的王计生,是上海本地人,曾在安徽、上海等多所高校担任教师。他已年逾七旬,谈起殡葬业转型依旧兴头十足。

1991年,王计生离开校园,进入中福实业集团。“那时候,我们就开始在研究殡葬市场,筹备进入。”王计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回忆,“当时对殡葬的理解,就是卖墓地”。1994年,他在上海参与创立福寿园。2013年,福寿园(01448.HK)在港上市。

上海福寿园园景 福寿园供图

1994年,上海已有40家墓园获得经营性公墓许可证,福寿园只是一家从0开始的后入者。福寿园成立后,王计生带领团队斥资9000万元规划建园、做绿化景观,一度也打起“价格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带着团队花了3个月跑遍了全国各大公墓,又带着团队出国考察了欧美、日本和澳洲。”王计生掰着手指细数道——“欧洲墓园的雕塑漂亮,美国的草坪大,日本的服务好”。墓园是祭祀故人的场所,气氛往往压抑。“早先的墓园,墓碑都是排排坐。”王计生反问,“墓园为什么不能变成公园?”

福寿园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墓园,占地800多亩,景观面积占比高达40%。有景观做底板,王计生开始邀请社会先贤入园。如今,阮玲玉、谢晋、叶永烈等1000多位知名人物落葬于此。

墓园销售是福寿园收入的主要来源。据业绩公告,福寿园2023年实现总营收26.28亿元,同比增长21%。墓园服务2023年实现收入21.65亿元,同比增长23.81%;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上海是福寿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地,过去一年实现收入12.62亿元,收入占比为49.2%。2023年,上海业务的收入增速高达30.8%,比福寿园异地的收入增速高出约17个百分点。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观念革新显得尤为重要。”王计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殡葬蕴藏人文、艺术,要把纪念物体这一记号做美,人物故事记载做厚,家属纪念做长,这些都是人文内涵的外向表现。”

在他看来,殡葬有诸多特殊性:虽从事墓地买卖,但不属于地产行业;虽与民生息息相关,但平日不可避免地遭遇世俗的偏见。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死亡视作另一种生命的延续。逝者可以续存于某种形式中,例如他们的遗产、影响力以及关于他们的回忆。”王计生补充说道:“如果把逝者的骨灰、墓碑等当作其‘碳基生命’,那么将他们的意志、形象、声音等留存于芯片的数据端,则可以理解为逝者的‘硅基生命’。”

“我去香港路演,听众还把我当作‘卖墓地的人’。我告诉他们,我不是在卖墓地,而是在做理念,做人生,做生命科学研究。”王计生对外界简单地将福寿园视作一家殡葬服务企业并不认同。

他不断在各种场合对外强调,福寿园正从殡葬综合服务商向生命科技服务提供商转型,业务范围不局限于公墓运营和殡仪服务,早已拓展至设备制造、追思用品、规划设计、生前事业、“殡葬互联网+”、生命教育等。

生成式AI技术大步向前。依托对生前声音、图像、视频等原始资料的整合制作,让逝者以数字人形式重新“复活”已具备可行性。福寿园已与港科大联合成立“灵境”公司,为“硅基生命”概念提供元宇宙空间。

从福寿园到福寿元

时代周报:福寿园的传统业务主要包括公墓运营、殡仪服务,其他业务包括火化机的生产与销售、景观设计、生前契约、教育板块以及AI数字人。在你心目中,如何对这些业务的重要性排序?

王计生:放在第一位的是数字化转型,也包括AI数字人业务的探索。

福寿园的核心,是要把与“留”相关的业务做好,包括纪念实物的留存和逝者精神面貌留存。福寿园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物理留存,比如做墓地、刻墓碑和烧瓷像。未来十年,我希望将精神留存这部分业务的营收占比提高到80%。

时代周报:福寿园从事数字业务有哪些优势?

王计生:我们还在持续探索“留”的相关数字业务,投入了不少资金。我有信心可以做出来。因为福寿园具备海量的数据优势,这是其他业内企业不具备的。

最近,一家头部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动和我们联系,洽谈一项关于硅基生命大数据的合作,主要想把逝者遗留的线上数据重新激活——借助AI将逝者生前的“朋友圈”、语音、文字进行大数据整合输入,还原一个能与家属交互的数字人。我来提供逝者的生前数据,这家互联网企业负责开发新技术。

这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应用场景,传统的物理留存有地域限制,场景很分散。比如哈尔滨的逝者不会选择上海的墓地。数字创新业务不同,IP打造出来后,利用网络优势,可以很快实现“复利”。

时代周报:这一愿景是出于对业绩发展的追求么?

王计生:提出转型的契机并不是只为了业务发展,而是顺势而为。科技高速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殡葬形态也会随之变化,而不仅仅只是拘泥于物理形态的变化。

我会投入资金持续研究这一转型,但让我消耗同样的资金去购买增长空间有限的传统墓地,我是极为谨慎的。

时代周报:数字转型会为福寿园带来哪些改变?

王计生: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因为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举个例子,有位逝者的儿子向我分享了他为母亲整理的相册和悼词。我让公司员工把这些内容刻在了墓碑上。但假如我们将这些物理墓碑做成搭载云服务的电子平台,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查看逝者的信息,祭祀效率会得到提升。同时,随着“福寿云”被开发出来,家属可以将逝者更多的信息输入进去,把“墓碑(内涵)做厚”,把记载做厚。

时代周报:隐私保护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

王计生:当然,逝者及家属的数据隐私安全也需要维护,逝者信息是否能被公开,需要经过家属授权。中国人有相对浓厚的“故居意识”,倾向于去世后被歌颂与宣传,希望别人来探望、阅读自己的故事,这是相关数字化产品市场推行的优势。

三十年前我做了福寿园,三十年后我要把“福寿园”转型为“福寿元”,跨界成为殡葬行业的元宇宙。

“我们对外收购的是经营资产,而不是金融资产”

时代周报:2023年,福寿园的核心业务依然是墓园服务。这项业务的营收占比达82.4%。上海是福寿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地,几乎占到近一半。

王计生: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行业特性对我们提出了制约。上海之外的市场当然大,但各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市场有更多选择。另外,异地的用工成本也是一笔比较大的支出。

殡葬服务市场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对后发布局的市场来说,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下依旧会面临行业共性的“无复购”、“地域间无流通”等问题。相比上海区域,外地扩张的投入大,但回报较小。

时代周报:福寿园未来还会对外收购,寻求异地扩张?

王计生:未来我希望稳定上海的产值,增大外地公墓营收的相对比例。

一座墓园的最佳服务覆盖距离是40公里。超出这个距离,销售成本就会增加。我们不会停下向外收购的脚步。

不过,我要强调,我们收购的是经营资产,而不是金融资产。因为每一项收购交割之后,福寿园要对外输出福寿园的管理模式、服务标准,要把它的经营理顺。而金融资产可能放在那,过一段时间就会增值。

时代周报:福寿园收购,最看重标的哪些指标?

王计生:墓园土地面积和盈利能力是我们收购时要重点考察的内容。

不过,墓园收购往往会碰到一个悖论。一家公墓经营得好,对方是不想卖掉的。我们的对外收购中,有很多卖掉资产套现或转而经营新行业的例子。

时代周报:福寿园对外收购是否考虑参股模式,也就是不进行控股型收购,只当小股东,但对外输出管理和服务,赚取托管费。这是可选项么?

王计生:我们对外收购首要考虑绝对控股或者是由福寿园来完全决定管理和运营方向。我们认为通过福寿园的管理运营下,才能体现保障公司理念的统一性,树立起福寿园的品牌效应。

时代周报:我们注意到,全球最大殡葬公司SCI的殡仪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将近一半。SCI是福寿园的对标公司么?

王计生:SCI是完全市场化运作,以殡仪服务为主营业务。因为市场化所以可实现标准化,但福寿园不完全是标准化的产品。我认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是行业特性所驱使的,比如我们的追悼会,要按照逝者生前喜好来布置。

时代周报:福寿园在业绩会上提到了服务出海。未来不排除将业务渗透到东南亚等更远的海外市场。面对各地不同的民俗,难以标准化是否意味着抬高了服务的扩张成本?

王计生:对于殡葬行业来说,我理解的标准化是管理标准化。殡葬业非常考验销售能力,我们有一则理念叫“做价值”,通过提升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标准,以此提升产品溢价。

目前公司一共有2000多名员工,过去一年福寿园的人力成本约占总营收的1/5,我认为这是软性投入。虽然不能快速见效,但对于人力密集型行业来说,尤其是人才缺口持续拉大的殡葬业,公司的利润全是员工赚取的,而我需要通过管控、激励去引导他们的积极性。

时代周报:在大众眼中,殡葬业利润率高,甚至被称为暴利行业。你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王计生:“暴利”是一个贬义词,是指靠非正常手段获取高额利润。殡葬明显不是暴利行业。

客户一次性购买墓地后,我们要负责墓地此后100年甚至更久的服务和运营,绿化养护、墓地清洁等这些项目的成本累计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个成本是隐形成本,外界注意不到。

国内殡葬服务行业的发展历史不长,目前还没有行业财务规范,福寿园当时在香港上市参照的还是房地产业的财务审计标准。

用房地产的财务标准来衡量殡葬企业,显然忽略了将企业服务成本直线摊销至此后100年甚至更久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样要从长期来看。

时代周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殡葬业和房地产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企业购买土地,而后施工,再对外销售。

王计生:殡葬业和房地产截然不同。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殡葬服务属于居民服务业。它和房地产完全不一样。业主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资金流向开发商,交易完成。后续,房屋出现问题,业主与物业管理委员会交涉。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交易属于“一锤子买卖”。而殡葬服务售卖的是服务,客户购买墓地之后,殡葬企业需要进行长期服务与维护。

时代周报:两者还有哪些区别?

王计生:墓园服务是一次性交易,一位逝者不可能多次购买。墓地也不能在民政局交易,不能对外转手。墓地没有容积率规定,这就涉及到墓园整体占用空间的问题。福寿园的绿化、休闲纪念设施等全部算在了占用空间中。上海寸土寸金,占用空间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福寿园的收入和利润,为了平衡好园区规划与企业经营两个理念,我们现在打造的墓地空间和形态越来越“小而美”,从大产值变成小产值。

时代周报:殡葬业有可能出现绝对的行业龙头么?

王计生:殡葬业称不上一个产业,只能算一个行业,现在仍处于分散的发展格局。外界推测福寿园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2%,其实可能都达不到2%。

我希望行业再诞生几家龙头企业,增强行业竞争,提升行业品质,改变行业面貌。如果有同行寻求企业发展的协助,我十分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